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今天下午,班会课上黎老师同我们全班五十八个人看了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是一部优秀的法国电影,是每一位身为教师的人必须要看的一部经典电影。这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电影里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就连男主角——马修,他也只是一个失业的音乐家,一个其貌不扬、内心善良、有无足轻重的小小代课老师,但是,他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用了自已独特的所作所为,用他自已那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他的音乐和他的善良、宽容、仁慈、大度,博得了放牛班那群已被遗弃的孩子们的喜爱。他的作为让这些不被老师们认可,调皮淘气甚至还弄过一些夸张的恶作剧的孩子们,得到了尊重,感受到爱的力量,喜欢上了学习。
一开始,马修刚来到了辅助学院里,受到了同学们的恶作剧,被同学们骂成了“光头”,可内心宽容大度的马修,却从来不斤斤计较,而是一再地去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因此,他才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
马修把他的学生真正当成人来对待,来尊重,来相处。电影中,马修管的班上有着这么一批让老师们头痛不已的学生:打伤马桑大伯的乐格克,小不点儿贝比诺,顽皮捣蛋的佩皮诺,古怪固执的莫杭治……面对这样一群几乎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的学生们,一味胡闹的孩子们,辅助学院的人都采取了体罚,紧闭。但他——马修,一个失业的音乐教师,而且当时他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选择了教育孩子。
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师,发现了学生们都十分喜欢唱歌,其中,一个叫皮埃尔的男孩有一副好嗓子,这就是“黄金”,但它被埋在土里,如果没有人把它挖掘出来,就永远无法显示它的光芒,但马修把它挖掘了出来。
俗话说:朽木不可雕。只有你带着宽容的心态,大度的心理,一切都会被你的宽容所感动,所谓“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放牛班的春天这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被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改变了孩子们以及他命运的故事。观看的的时候没有查看电影简介,只知道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观看过后感触非常的多,也爱上里面的演员,让我想去了解更多,感悟带给我们的意义。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自己鲜明性格特征,边看边觉得里面的小演员好可爱,明白了当初自己为什么会走上教师这个职业,原来喜欢和纯真可爱的他们在一起。觉得人生没有希望的马修来到这所少管所,冷漠的老师,只为自己前途着想的暴戾校长,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可是马修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进行调节,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唱歌,就建立起音乐团,并发现有天赋的孩子莫翰奇,由此可见人一生中的启蒙老师多么的重要!成就他的音乐梦想。马修用真爱,使这些已经麻痹了的少年们有了一丝丝的良知。就算被恶毒的校长赶走,也有孩子们祝福的纸飞机!让所有人有了光明的前程,开始新的人生篇章。
每一颗心都需要被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少管所里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调皮捣蛋,校长看到更多的是表面的东西,在老师歧视和偏见下,天性纯良的孩子也极有可能成长为心理扭曲的人,这也是我们教育者引以为戒的!而马修看到的是背后造成的原因,所以他理解他们,成为孩子们的伯乐,深入到内心,信任他们!这和神墨价值观是一样的,平等、尊重、信任、赏识,关注,激励。当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家庭的不同,让孩子们的性格也不同,有些孩子孤独、敏感、成熟,怕生怕受到伤害,马修的让莫翰奇心理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他知道母亲是在意他喜爱他,做错事得到谅解后整个人都变得不同了,当然人生也随之改变。音乐团的歌声唱出心中洁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听了让人舒服。
我为我是一名神墨老师而感到骄傲,保持善良有爱心,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影片中的校长以“行动——反应”为口号的刻板冷酷行为主义者说不!以马修春风化雨主义者为榜样,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虽然今天才看这部经典的法国电影,却深深为她打动。我自以为可以为这部片子说点什么――虽然不是专业的影迷,虽然刚看过一次。但因为被感动,我觉得就可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绪;因为才在脑子里将此电影过了一变,我倒觉得第一次的痕迹更真实。就像你吃雪糕第一口时感觉的清凉会更让人印象更深刻、体会更自然一样。
我觉得此片中文名叫《放牛班的春天》,虽不一定最贴切,但未尝不可 ……此处隐藏6323个字……受力远远不及成人,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必然使其心理功能失调。喜怒哀乐都影响着其成长,虽说要培养其受挫能力,但大多应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中,以利于思考和发挥。学生倔强、逆反心理时常发生,教师若是把控不好,随意无原则的处理,会有悖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人的一生追求的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们不能发现自己。
人活着的理由太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因为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信念,拥有春天般的阳光。教育制度在跟着时代发展,我们也要跟着前进,当人的教育被权利制约着那我们就可以试着从心理去改造他,或许会重见另一种光明。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有学习书本,当有另外一种爱好时千万别错过,抓住它也许就会有另一种途径去演绎更美好的人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若无老干的催生与滋养,何来新竹的郁郁葱葱?若无马修的坚持与教导,何来坏气作风的学生的大转变?一个教导有方、尽心尽力的教师足以改变学生的一生。
且喜桃李艳,莫悲霜雪寒,只有像马修一样真正理解孩子的教师,才堪称一位好教师。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老师是风,吹平艰险之路。
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孔子座下三千多弟子,七十二贤良,他因材施教,不枉为万世师表;谭千秋在危急时刻救下四名学生,用生命诠释了爱与师德;马玉芳在2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惟贤惟德,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身教重于言传,如马修一样,老师们用自己的爱温暖学生,催开桃李花千树。
落花天红雨纷纷,芳草地苍烟衮衮。老师是树,遮挡黑暗之光。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徐特立省吃俭用,作为一名老师,他将工资捐给乡下学校;姜梦云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而且不仅师德高尚,还热爱学习;董立芹一直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这八个字谨记心间,敬业乐群。衡量一个好老师,不是看他有多么高大上,而是要看他所付出的行动与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学生才是最好的老师。
雕轮丹毂,杂沓展轻雷。老师是雷,惊跑罪恶之魂。
在教师手里掌握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掌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支月英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兢兢业业,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格桑德吉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把知识一点点注入一个个乡村。此二者的奉献,赶走了山村的愚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马修在带学生们转入正道的过程中又何尝没有艰辛?但“香散处、半露梅腮”,春天永驻人间、心间。
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何尝不与马修一样,默默无闻,用心呵护学生的心灵。从事阳光下最光辉的工作,且喜桃李艳,莫悲霜雪寒,好教师们总是成就最好的未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展示西方教育的不一样的课堂电影,折射出了西方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对问题学生给与更多的关爱,不抛弃不放弃,并积极的进行引导,着力正面的教育,有耐人寻味的一面。
电影以不紧不慢的节奏讲述一个才华横溢、却其貌不扬的音乐家马修,在“池塘之底”问题少年教养院代课的故事,他用音乐感化问题学生,耐心的培育学生,让学生重拾信心,其中的一位学生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
影片中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对待难缠的问题儿童的教育方式不同。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问题少年,司空见惯的体罚,学生被禁闭的最长时间为至少15天,由此学生极度叛逆,甚至可以火烧学校和校长的勋章。而马修老师体谅学生,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犯事的学生,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他冷静、耐心地找学生谈话,了解作案动机,让学生在内疚中悔悟,把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转变成教育学生的工具。
马修真正为学生着想,深度信任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尊重学生,认同学生的自身价值。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回响,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但是宽容并不等于放纵,是把爱融入到教育的智慧和技巧中去,抓住教育的恰当时机,为孩子做出引导。当学生犯规的时候,他私下处理,不包庇学生,也不让学生丢了面子,必要的时候,他也会表现出强硬的一面,不放任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思想,最终得到了学生和其他代课老师的肯定。
诚然,《放牛的春天》让本来是所谓的“无可救药”的学生,最后变得很可爱很努力。体现了国外教育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真正的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拓展了心智的发展,挖掘学生的优点天赋和才能,教师应该将以爱为原动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和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展所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有思想、有责任心的社会栋梁。
教育不是锤的打击,而是以爱似流水般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美。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爱迪生说:“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电影里的马修老师却成功地熬过了这个过程,用音乐找回了那些孩子们的本性。可见,教育是多么重要,对一个人的影响又是多么巨大。教育乃立人之本。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教育是一种爱的修行。
君可知,冯玉祥在儿子冯洪临行前,亲笔写下“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难好做人”的对联送给儿子,赠与其当座右铭,父爱之砥砺字字千金;君可知,岳母在儿子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告其保卫国家乃是头等大事,母爱之叮嘱重如山岳;君可知,老舍教育孩子不能做贪污受贿之人,要求孩子不可虚荣,不可贪得,诚实虚己,父爱之胸怀磊磊落落。
可见,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唤醒和鼓舞,与之共同修行。正如马修老师那样,召回孩子们的本性,让他们活成更好的自己。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教育是一种生命的召唤。
以教为草,以育为宝。君可知,司马光为了让儿子认识崇尚简朴的重要性,以家书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他的教育下,儿子从小便懂得节约。施教有方,会爱才会有好的教育。相反,古代方仲永从小便显示出他在诗歌方面的才华,可父亲却把他当作摇钱树,使他的才华过早消失,更别谈什么教育了。可见,畸形的爱只能制造畸形的教育。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让他自己去感受,不给他增添任何无用的压力。正因为马修的召唤,放牛班的孩子们顺承天性,在人生的广阔舞台施展抱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教育是一种未来的投资。
蔡元培曾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卢梭曾言:“植物的形式由于栽培,人的形式由于教育。”亚里士多德曾云:“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没错,若谈教育,电影里的马修老师为第一人,挥洒旷世奇才,天地为之惊骇。
也许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创造工作。放牛班里的孩子为什么大多数最终没有放牛?因为爱,因为教育,因为根植于爱的教育。教育,乃立人之本。